



春生萬物,廣袤的麥苗返青起身。
在本應最繁忙的耕種時節,農田里少了很多躬身親種的人。此時的他們正在電腦屏幕前,根據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的智能測算,實時查看所有大棚的監測畫面,一鍵下發作業指令,完成灌溉、施肥的精準作業……
這樣的場景,是中國電科開展數字鄉村建設“四新工程”以來,精心服務數字鄉村建設,為現代鄉村發展提供的新型助力。
圍繞數字鄉村信息基礎設施、鄉村治理、產業發展、惠農服務四大領域,中國電科大力推進實施數字應用新平臺工程、數字治理新驅動工程、數字服務新模式工程和數字賦能新生態工程為重點的“四新工程”,助力定點幫扶縣全面提升鄉村數字化能力,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。
數字基建,打牢基礎設施建設堅實“底座”。大數據、衛星遙感、紅外感知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正與鄉村建設融合發展,數字鄉村漸成規模。中國電科通過全面部署數據感知采集傳感器,建立多維物聯感知網,支撐鄉村全要素動態監測感知,為鄉村建設筑牢數字基礎。助力縣域打造云端“數字鄉村”管理與服務網絡,打造數字鄉村一體化解決方案,有力保障政務服務與信息的即時觸達。
數字進村,為鄉村治理裝上“智慧大腦”。足不出戶就可完成證件辦理,一屏掌握村級事務管理情況……中國電科著力推動定點幫扶地區鄉村數字治理體系建設,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鄉村政務服務、社會治理、基層黨建等領域。建立“數字鄉村工作站”,助力打造政務在線、村務管理等“一站式”云管理中心,推動政務服務網上辦、馬上辦。推廣網絡黨課遠程教育,定期開展主題黨日、農業實用技術線上教育培訓活動,為數字鄉村建設驅動“紅色引擎”。
產業上“網”,讓特色農產品插上“網絡翅膀”。烏蒙好牛、富硒紅薯,這些定點幫扶地區特色農產品,乘著“電商直播”的快車走出當地,飛向全國。中國電科大力推動實施“互聯網+”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,建立線下線上“雙線銷售平臺”,充分發揮“電科商城”作用,持續挖掘“烏蒙好?!钡忍厣r產品的品牌內涵,幫扶脫貧地區拓寬特色產品銷售渠道,推動農村數字經濟發展壯大。同時,通過數字平臺,大力培訓數字時代新型職業農民,有計劃開展農牧業新業態、數字農業等培訓項目,當地就業率提升30%左右。
科技助力,繪就鄉村生態美麗畫卷。在胸前佩戴一個輕薄無感的心電儀,就可以對房顫等心臟疾病“早發現”。中國電科圍繞信息共享惠民,在可穿戴醫療技術、鄉村教育信息化等方面,加大推廣應用力度,繼續大力實施“北斗新合·心電儀”等大健康項目,有效提高慢性病早篩及預防管理工作,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偏遠鄉村下沉。
“北斗心合?心電儀”實物圖
讓鄉村振興乘上“數字快車”,中國電科以實際行動踐行央企責任與擔當。